認  識  中  國  文  字

(二)中國文字的演進

    1、甲骨文:為目前可見最古老的中國文字,內容多為占卜之辭。殷商人在龜甲及獸骨上鑽洞,並將之置於火上燒烤,以其所顯現的裂痕來判斷事物的吉凶,並以當時的文字加以記錄,即所謂的甲骨文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甲骨文由簡單的線條組成,具有一定程度的發展,已非草創時期的圖畫文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由於它發現於河南安陽的小屯、后岡、侯家莊一帶的殷墟,即盤庚遷殷之舊址,所以又稱「殷墟文字」;因多契刻於甲骨片上,也稱「契文」、「殷契」;且大都記錄貞卜的內容,因此亦稱為「貞卜文字」或「卜辭」。

認  識  中  國  文  字  二〈演進篇〉(1).PNG 

   (以上各字顯示甲骨文存在著筆劃不一、位置不定的特色)

2、鐘鼎文:商代為青銅器十分發達的時代,許多人在食器及樂器上刻上文字,這種文字稱為「鐘鼎文」,因為刻在金屬上,因此又稱「金文」。它雖由甲骨文演變而來,仍保有方向不定、筆畫未明的缺點,但線條較為簡單,已有相當的進步

認  識  中  國  文  字  二〈演進篇〉(2).PNG 

3、大篆:戰國秦國所獨用的文字,相傳為周宣王時的太史所作,又稱為「籀文」。大篆是由「鐘鼎文」演變而成,筆畫工整、線條云整,結體方正但繁重,書寫及辨識上較為困難。此時六國所採用的文字叫做「古文」,其字形頭粗尾細,狀似蝌蚪,因此又稱為「蝌蚪文」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Ex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 4、小篆:由於大篆不但書寫極為費事,而且只用於秦國,因此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丞相李斯即奏請統一文字,「罷其不與秦文合者」,。李斯並趁著統一文字的時候,將籀文加以簡化、重新整理,創造出「小篆」。小篆的形體簡省,筆畫及方向已較為固定,構造也較為工整,已漸有「方塊字」的味道了

認  識  中  國  文  字  二〈演進篇〉(3).PNG 

認  識  中  國  文  字  二〈演進篇〉(4).PNG 

 P.S.以上屬於隨體詰詘的古文字

        以下屬於方折點挑的今文字

     5、隸書:漢代所流行一種寬扁易於書寫的文字,相傳為秦朝時的程邈所做。他將小篆的筆畫易曲為直,改圓為方,使筆畫更為簡略。不過秦統一天下,李斯等人整理小篆,規範施用於典重場合的標準篆字,至於一般書寫於竹簡帛書,用比較草率通俗的寫法,則可能是由程邈整理定形,此後為大家所共同遵循,而程邈卻專擅了造隸書的美名。隸者,或言徒隸,罪犯也;或言附著、附屬,指這種字體是秦代官方公布小篆為正體字形之外,一種附屬通行的簡便書寫字體,《許慎‧說文解字序》說王莽時稱隸書為佐書,有佐助隸書之意。中國文字發展至此,已完全脫離圖畫系統,純粹由線條所組成,而邁向定形階段,惜造字筆意消失,其後的字體皆是由隸書孳乳而出。

 

 

 

     6、楷書:是今日所通行的文字,末由隸書演變而來。不但線條平直,筆畫固定,形體更是方正工整,狀似一個個的方塊,可以做為各種字體的楷模,因之叫做「楷書」,楷者,法也,式也、模也;因為它可做為書寫的楷模法式,故又稱「正書」、「真書」。中國文字也因此被稱為「方塊字」。

 

附注:以上資料整理自《林慶勳、竺家寧、孔仲溫‧文字學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jtc02 的頭像
    fjtc02

    文字的故事-黃彩勤

    fjtc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